设备资产管理(EAM),将设备资产台帐管理作为设备维护的基础知识库,通过工单管理、标准工作、缺陷管理、项目管理、预防性维护、可靠性管理等模块来实现检修工作。同时设备管理系统具备清晰的持续改进思路,依托系统内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,实现由“设备技术标准—业务模块—设备台账效果分析—设备技术标准”组成的综合持续改进闭环。所有的改进都体现在对系统内建标准的修改上,能够保障企业通过日积月累不断取得技术进步,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。设备管理模式,从早期“厂级为主设备资产管理”模式正在加速向“集团级集约化设备管理” 模式改变。
设备资产以统一的编码体系为纽带,从设备位置、设备和设备类型三维角度建立整体框架和各类设备管理台帐,对设备的基础信息、检修历史、成本构成、零件清单等信息进行综合管理,并且关联设备的运行状况、检修历史、异动状况等信息,能够及时采取措施,保障正常安全生产,从而使设备资产管理达到自动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,以满足工作多方需求。
设备状态监测:对设备的停运时间、启停次数、检修时间等进行统计。
趋势分析:对实时监视页面上的任意测点,进行多维度的历史趋势分析。
事件与报警:实时监视指定参数变化趋势,将向特定用户推送预警。
事故回放:结合图形仿真技术和实时数据库技术,对生产过程进行深入的分析。
在完备的设备知识库基础上,资产管理(EAM)建立起完善的设备检修管理体系,根据设备的分类和级别,采取科学的检修策略,通过故障处理、计划检修、预防性维护、状态检修等多种模式,有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,提升设备维护的安全性和经济性,实现全部设备可控、在控。
通过采购管理、库存管理等功能模块,及时对物资需求、采购、订货、库存和供应等各个环节中的业务进行及时处理,同时提高物资对设备检修的响应速度,节约检修时间,合理制定各类物资的储备定额,使库存占用的流动资金降低到更合理的水平,从而降低成本。
以预算决策和管理控制为主要职能,覆盖经营目标制定、预算编制、预算控制、反馈/分析、预算调整、绩效评价的全过程闭环管理,对资产分配以及筹资等所有环节及指标,通过事前预算的预测及编制、事中计划实施的过程控制以及事后总结分析和考核来实现闭环管理,确保安全生产,加强科学管理,降低企业运营成本,提高经济效益。